中医药知识库
简体
繁体
English
登录 注册 订购 万方医学网

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,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,
如非您本人操作,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

确定
共找到25条结果
筛选
疾病

异位妊娠

【定义】

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,俗称宫外孕。若宫外孕未经治疗,孕卵死亡与内出血的血块机化形成包块转为慢性者,称为陈旧性宫外孕。中医古籍没有宫外孕的病名,而近代中医药治疗宫外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从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·中医妇科学》始,中医已通用“异位妊娠”或“宫外孕”之病名。最常见的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妊娠,约占90%。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,其病因、临床表现及处理等不尽相同。本节仅以输卵管妊娠为例,做有关讨论。

疾病

子肿

【定义】

妊娠中晚期,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,称为“子肿”,亦称“妊娠肿胀”。《医宗金鉴》根据肿胀部位及程度之不同,分别有子气、子肿、皱脚、脆脚等名称。如在妊娠7~8个月后,只是脚部轻度浮肿,无其他不适者,为妊娠晚期常见现象,可不必治疗,产后自消。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症、妊娠水肿。 妊娠肿胀是孕妇多发病,做好产前检查,加强营养,适当休息,对减轻本病的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。若不伴有高血压、蛋白尿者,预后良好。严重者可致子晕、子痫。

疾病

产后缺乳

【定义】

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,不足以喂养婴儿者,称为“缺乳”。又称“乳汁不足”“乳汁不行”。本病最早见于隋代《诸病源候论》:“妇人手太阴少阴之脉,下为月水,上为乳汁……即产则水血俱下,津液暴竭,经血不足者,故无乳汁也。”初步提出了缺乳的病因。《格致余论》有:“乳子之母,不知调养,怒气所逆,郁闷所遏,厚味所酿,以致厥阴之气不行,故窍不得通,而乳汁不得出”的论述,在了解缺乳的病因病机方面有了发展。西医学之产后泌乳过少等病可参照本病论治。

疾病

月经后期

【定义】

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,甚至错后3~5个月一行,经期正常者,称为“月经后期”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。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,常可发展为闭经。如月经周期仅延后3~5天,且无其他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。如偶见一次后期,或青春期初潮后半年内,或更年期月经失调,有时后期,但都不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者,不属于病证。月经后期以青年期及育龄期妇女多见,本病一般情况下预后较佳,经治疗后大部分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,少数患者因冲任提早衰竭(卵巢功能早衰),则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比较困难,终致闭经或提早绝经。

疾病

经期延长

【定义】

月经周期基本正常,行经时间7天以上,甚至淋漓半月方净者,称为“经期延长”,属月经病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的黄体萎缩不全者、盆腔炎症、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经期延长。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管结扎后引起的经期延长也按本病治疗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更年期妇女见经行淋漓终月不净者,应警惕宫体或宫颈病变;育龄期妇女患经期延长者,可见于放环后月经失调或有排卵型月经失调——子宫内膜脱落不全;青春期少女见经期延长者,可能为有排卵型月经失调。经期延长也可见于子宫内膜炎、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子宫颈息肉等病。

【定义】

产后乳汁不经婴儿吮吸而不断自然流出者,称为“产后乳汁自出”,又称“漏乳”或“乳汁自溢”。若产妇身体壮实,气血充盛,乳房胀满而溢;或已到哺乳时间,未行哺乳而乳汁自流者,则为生理现象,不作病论。本病始见隋代《诸病源候论》中“产后乳汁溢候”。唐代《经效产宝·产后乳汁自出方论》叙述了乳汁自出的病因:“产后乳汁自出,盖是身虚所致,宜服补药以止之。”宋代《妇人大全良方》则进而指出“胃气虚”是身虚之由。《校注妇人良方》补充了“肝经血热”“肝经怒火”等病因,并各以方药治疗。西医学之产后溢乳可参照本病论治。

【定义】

产后小便点滴而下,甚或闭塞不通,小腹胀急疼痛者,称为“产后小便不通”。以初产妇、难产、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,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。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,亦可发生于产褥期中,以初产妇、滞产及手术产后多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首载“产后小便不通候”。《妇人大全良方》记载用木通散治产后小便不通。明代《万氏女科》指出:“又有恶露不来,败血停滞,闭塞水渎,小便不通……加味五苓散主之。”清代《医宗金鉴》云:“产后热邪夹瘀血流渗胞中,多令小便淋闭,宜四物汤加蒲黄、瞿麦、桃仁、牛膝、滑石、甘草梢、木通、木香治之。”西医学之产后尿潴留可参照本病论治。

疾病

子痫

【定义】

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,眩晕头痛,突然昏不知人,两目上视,手足抽搐,全身强直、少顷即醒,醒后复发,甚至昏迷不醒者,称为“子痫”,又称“妊娠痫证”。本病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。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、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,被分别称为产前子痫、产时子痫和产后子痫,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子痫。子痫是产科危急重症,做好产前检查,对预防子痫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。子痫一旦发生,严重威胁母婴生命。 《诸病源候论·妊娠痉候》:体虚受风,而伤太阳之经,停滞经络,后复遇寒湿相搏,发则口噤背强,名之为痉。妊娠而发者,闷冒不识人,须臾醒,醒复发,亦是风伤太阳之经作痉也。亦名子痫,亦名子冒也。

【定义】

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者,称为“产后恶露不绝”,又称“产后恶露不止”“恶露不尽”。恶露指胎儿、胎盘娩出后,胞宫中遗留的余血浊液,随胞宫缩复而逐渐排出,总量25~500ml。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,但无臭味,3周左右干净。若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、胎膜或合并感染时,恶露的时间会延长。王焘《外台秘要》首载“恶露不绝”,存方4首;陈自明《妇人大全良方·产后恶露不绝方论》指出其病因病机;吴谦等《医宗金鉴·妇科心法要诀》提出根据恶露的颜色、形质、气味辨虚实的原则。西医学的晚期产后出血及人工流产、药物流产后表现为恶露淋漓不净者,可参照本节治疗和处理。

疾病

产后发热

【定义】

产褥期内,以发热为主症,出现发热持续不退,或突然高热寒战,并伴有其他症状者,称为“产后发热”。如在产后一二天内,由于阴血骤虚,营卫失调,常有轻微的发热,不兼有其他的症状,一般能自行退热,属生理性发热;或产后三四天内,泌乳期间有低热,俗称“蒸乳”,这种现象以后会自然消失,亦不属病理范围。早在汉代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妇人产后病脉证治》篇中,就有产后中风发热持续不愈及产后中风兼卫阳虚证治的记载。至隋代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之“产后病诸候”两卷,列有“产后虚热候”及“产后寒热候”,论述病因及证候。分娩后的生殖道感染,西医学称“产褥感染”,亦称“产褥热”,属本病范围,是产褥期常见的严重病症,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,治疗和处理可参照本病的感染邪毒证。

  • / 3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回到顶部